您好!欢迎来到上海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孝老爱亲 > 孝老爱亲家庭

顾小家爱大家,古城居民区出了一位孝老爱亲的“黄浦好人”

所属分类:孝老爱亲家庭 阅读次数:1503 发布时间:2024-05-24

近日,2018年第二批“黄浦好人”评选结果出炉,古城居民区的张国毅被评为“孝老爱亲”的“黄浦好人”。今天,就跟周到君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感人至深“兄弟情” 旧改一线“老娘舅”

皮肤黝黑,精神十足,脚下生风,待人热情,这是古城居委会主任张国毅给人的第一印象。提起张国毅,古城居民区的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重情重义的他,为照顾残疾哥哥,“知天命”之年才成家;尽职尽责的他,在居委扎根工作十余年,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倾心尽力为居民服务,特别是福佑地块北块旧改基地项目推进过程中,他和居委会的干部们,“五加二”、“白加黑”忙个不停,挨家挨户上门进行了大量耐心细致的群众动员工作,宣传政策法规,倡导家庭和谐,化解了种种矛盾,在关键时刻还率先带头签约,确保了旧改顺利进行,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到实惠。

25年床前守护 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张国毅生长在古城居民区,对老城厢有感情,在古城居委会工作了12年,对家家户户的情况都“门清”。然而,他之所以从事居委会工作,却要先从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说起。

1956年7月,张国毅出生在老城厢硝皮弄。从小聪明伶俐的他颇具艺术天赋,通过自学掌握了吹笛子、弹钢琴、吹芦笙等艺术专长。1973年12月,高中毕业后张国毅进入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工作。1983年多才多艺的他被借调到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担任键盘手、乐队配器。正值青春年华的张国毅,为人热情爽朗,为他介绍对象的媒人络绎不绝,但是他却一直保持单身状态。原来他有一个哥哥,患有小儿麻痹症,肢体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媒人曾给他介绍过两个还不错的对象,一个是在他28岁的时候,一个是在他31岁的时候,他因为家庭情况,为了不耽误女方,自己的终身大事只好一拖再拖。”熟悉张国毅情况的居委干部介绍说,他28岁时遇到的适婚对象,后来去了日本,31岁时遇到的适婚对象,后来去了澳大利亚,启程的时候,重情重义的张国毅还亲自去机场送行。

张国毅和哥哥

1993年,母亲去世后,照顾哥哥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张国毅的身上,这一照顾就是25年。彼时全国上下兴起一股文化热潮,剧团排练演出忙个不停。由于剧团需要到外地演出,张国毅不在身边,哥哥就没人照顾了,他只好与单位签订协保协议,回家照顾哥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作为兄弟,张国毅却坚持照顾哥哥,从未放弃,为此不惜辞掉了他很喜欢的剧团工作,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血浓于水、什么是骨肉情深。

大事小事事事挂心 比亲人还要亲的居委干部

2004年7月,豫园街道招聘就业援助员,原梧硝居民区、现宝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丽新想到了张国毅。“当时我先问了他的情况,正好符合招聘的条件。我就对他说一方面你可以参与社区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照顾到哥哥。但是社区工作也是非常累的,你愿意做吗?他说愿意的,就推荐他去街道面试了。” 陆丽新告诉记者,张国毅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时在弄堂里也会经常碰到,印象不错。

当时负责面试的豫园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汪剑锋是这样评价张国毅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朴实、热心,交流过程中发现他很有责任心。”汪剑锋介绍,当时街道就业援助员队伍里都是女同志,居委也都是女同志,对于张国毅是否能够做好这块工作也是有疑虑的,“当时我就对他说,我们是有试用期的,如果你做不好的话……话还没说完,他当场就表示有决心有信心做好社区工作,如果做不好,自己立马走人。”就这样,张国毅成了原阜春居委会的一名就业援助员。

这次偶然的机会,令张国毅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两年后,张国毅调到古城居委工作。2009年8月,在居民区换届选举中,张国毅当选为古城居委会主任,担任至今。有人说社区工作属于“苦差事”,但张国毅却不以为然,还乐在其中。 十多年的社区工作中,他帮独居的残疾居民找到了女儿,坚持每个月帮行动不便的居民到医院配药,这样的故事在古城居民区不胜枚举。“我们有啥事,都喜欢找他!”提到张国毅,社区的居民们赞不绝口。不管大事小事难事烦心事,只要找张国毅,他总是能想方设法帮大家解决困难。

梧桐路146号的独居老人郑忠阿姨,今年已有99岁高龄。郑阿姨常年独自生活,儿女一直想把她接到身边赡养,但郑阿姨却表示不想离开住了半个多世纪的家。得知情况后,张国毅经常会来看望郑阿姨,每天早上,他和邻居们会轮流把供给老人的免费牛奶送到她家里,这件事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一天上午,刚到居委会的张国毅接到了郑阿姨邻居的电话。“邻居说老太太在家喊我名字,我就马上来到她家,却发现门反锁了,我立刻用工具把门撬开,发现老太太跌倒在地,马上叫了救护车。”张国毅说,这样的情况发生过两次。2019年元旦刚过,传来噩耗,郑阿姨因病去世,把老人视为亲人的张国毅还去参加了她的追悼会。

豫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炯向古城居委赠送锦旗

12年来,从就业援助员到“小巷总理”, 张国毅一心为民,“爱心、细心、包容”是他的工作法宝。闲暇之余,张国毅总是会到社区走一走,转一转,与居民们聊聊家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也为日后的旧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巷总理”变身旧改一线“老娘舅”

旧改征收工程往往启动前人人盼,启动后矛盾重重。福佑地块是黄浦区余留体量最大、房屋结构最差的旧改地块。多年来,地块内居民群众的改造愿望十分强烈。2018年下半年,福佑地块终于启动征收工作,其中北块的征收速度和签约比例均创造了黄浦旧改项目的新纪录,这其中离不开张国毅等居委干部们的辛苦付出。“这次,古城居民区有90%的居民都在福佑北部旧改基地征收范围内。旧改是居民们盼了多年的大事;但真的轮到旧改了,他们却有着很多犹豫。”张国毅道出了老城厢旧改推进的难处,各种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等都在征收中集中爆发。如果无法得到及时化解,势必会影响到旧改顺利推进。

住在硝皮弄20弄的舒某三兄弟,因为签约问题争吵不休。由于作为房屋承租人的父亲已经去世,这次征收要先推荐委托代表人。考虑到舒家“老二”在他处无房、长期居住此地、经济条件相比其他两兄弟差、在册户口最多等诸多因素,张国毅向这户家庭建议,由“老二”担任委托人;但其他两兄弟强烈反对,而且谁做委托人,三人中都有人反对。选不出委托人,就可能延误了旧改签约的最好时机。张国毅多次将三人叫到一起沟通,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清楚“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为什么建议他们推选老二作为委托人”等。慢慢地,三人由一见面就剑拔弩张,到最后达成一致:推选出“老二”作为委托人。可临到签约前,三人又为了各自所占征收款份额吵了起来,还扬言要打官司。这下,张国毅也跟着急了。他分别约谈三人,给他们算了三笔账:一是经济账,打官司要请律师,律师费是一笔支出,延误签约,拿不到奖励费,又是一笔损失;二是亲情账,多年兄弟情,一打官司全都没有了;三是未来账,大家和和气气,未来逢年过节还可以坐下来吃吃饭,共享天伦之乐。听到张国毅说得在情在理,三人很感动,也终于回归理性,最终顺利签约。

居民搬迁当日,张国毅前来帮忙

这样的案例,在征收中还有很多,全靠张国毅等居委会干部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才将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积累了多年的家务事、邻里事梳理出头绪。

说到自己的付出,张国毅表示,都是应该的。“照顾哥哥,是手足之情,应该的;对待居民,我是他们选出来的主任,也应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