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权益 > 新型诈骗

转给长辈!超详细老年人防骗

所属分类:新型诈骗 阅读次数:1919 发布时间:2024-09-20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层出不穷,老人防骗意识薄弱,骗子巧舌如簧,致使很多老人上当。收好这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教你远离养老诈骗。如何防止老年人上当?请往下看——

诈骗老年人常用七大套路

医保社保诈骗

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谎称医保、社保出现问题,以进一步核查为理由,让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提醒:

政府工作人员不会要求转账到某个账户,只要听到要求转账的,就立马挂电话。

销售保健品诈骗

冒充专家教授的身份,利用轮番“免费用药”等的利益,诱惑下老年人受骗。

提醒:

在参加教授讲座、保健品宣传等活动中,强防骗意识。身体不舒服,还是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冒充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法律中心等公检法部门,以“被通缉”、“涉嫌XX犯罪”等借口,让受害人担心受怕,诱导受害人关机或者外出开房,断绝与其他人联系,要求转账或者下载贷款软件圈钱。

提醒:

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对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电话进行调查处理。

虚构遇险诈骗

冒充医院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是通过虚拟拨号软件篡改来电显示,虚构家人遭遇车祸、坠楼等,以需要马上治疗为由,要求对方转账汇款。

提醒:

第一时间拨打亲属、朋友电话求证。

收藏诈骗

冒充收藏品推销员随机打电话推销“收藏品”,索取所谓的“手续费”“公证费”等。

提醒:

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轻易付款。

虚假中奖诈骗

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骗取“个人所得税”“公证费”“。

提醒:

不要打开邮件、短信、微信里的陌生链接,不要输入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信息。

利用ATM告示诈骗

老年人还是喜欢带着现金出门,经常会去ATM机。犯罪分子会故意损坏ATM,然后张贴虚假服务告示,若取款人按照虚假告示联系所谓的“故障帮主中心”,犯罪分子就会伺机套取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盗取老年人卡内现金。

提醒:

银行不会在ATM机上粘贴卡片等物品,切勿相信ATM机上粘贴的小卡片。

老年人防骗“八大方法”

方法一: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持和坚定自己正确思想和理念。

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方法二:开拓眼界,关心社会

平时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方法三:远离和排斥可疑人员

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 “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方法四:不要轻易付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以及找社区工作人员,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尤其是如果需要银行转账,一定要警惕,绝不一个人去办理此事,要与家人商量,到银行后要一定要征询银行工作人员意见,不要轻易汇款。

方法五:不参加非组织活动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10%的,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活动都会积极做好宣传和保障工作时。

方法六:去政府和社区定点和正规的部门办事

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方法七:不要随便接不熟悉的电话

对不熟悉的电话不要随意告知家中的基本信息;对不熟悉的电话提供的服务要谨慎;尤其是对电话对方以公检法名义提出以要处罚要扣款名义提出询问基本信息的要予以拒绝。如果老人受到不明电话骚扰,要及时告诉家人,邻里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忙处理。或者及时报警处理。

方法八:微信、支付宝、网银不要放太多钱

不熟练操作网上支付平台的老年人,建议不要在微信、支付宝内绑定银行卡,只存少量零钱,银行卡尽量不开通网上支付业务,避免受骗后造成大量损失。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