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专家权威解读三中全会精神之三丨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所属分类:社会新闻 阅读次数:2046 发布时间:2024-09-1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指导我国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决定》中提出的“七个聚焦”改革目标,新华网思客推出“党校专家权威解读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深入探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改革要求。《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2019年6月5日,人们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上参加龙舟巡游活动,迎接端午节的到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伍卫东摄)
新华网思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有何重要意义?
王学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领域改革的目标。这一部署体现了突出目标又兼顾各方、总分结合且一体推进的特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勇于开拓、稳步推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为增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任务,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三中全会《决定》围绕建设文化强国作出的具体部署可谓恰逢其时。
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自觉地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2021年1月2日,读者在湖南省邵阳市一处图书馆内阅读书籍。新华社发(曾勇 摄)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重要因素,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化是重要领域,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形成新优势,文化是重要软实力,必须增强战略定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动力。这些工作,无疑都需要通过建设文化强国来逐步增强终至实现。
新华网思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要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王学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没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其他改革与建设就无从谈起,更会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大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继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
新华网思客: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这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王学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质量完成,离不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卓有成效,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需要及时应对解决。《决定》将深化机制改革作为该领域改革重点,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既有利于解决各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也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部署形成互补;提出“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聚焦目前有关单位机构的堵点、难点与痛点,指明了未来突破的方向。
2022年11月22日,游客参观浙江省嘉兴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农民画展馆。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具体而言,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新华网思客:如何把握《决定》中关于“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部署?
王学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衡量文化繁荣的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决定》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这契合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根本宗旨,也符合当前文艺人才培养与创作机制改革的需求;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这顺应了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说明随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蓬勃发展,亟需在体制机制上加以规范与保障。
这是良渚博物院内展出的良渚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2024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综上,诸多举措贵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目标,未来应贯穿国家、社会与公众三个层面,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明素养等方面发力。
新华网思客:“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可以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王学斌: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使中华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并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了解。《决定》指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重点在于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同时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此外,我们还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文化交流内容和拓展合作渠道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点赞
收藏关注
社会新闻推荐
-
从“双抢”到“五六抢” 田间新农人的夏忙时刻
舒星宇是四川成都崇州市万茂欣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
2024-05-22 -
给校园减负!上海将启动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能取消坚决取消”
微信打卡、网络投票、信息统计……名目繁多的评比、比赛和活动让...
2024-05-23 -
插花特别限定!奉浦青年与空巢老人的别样浪漫
日前知联会奉浦分会“衔知暖巢311行动”志愿者奉浦街道青年们...
2024-05-23 -
白云:司法守护“夕阳红”,赢得沪上“老人心”
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讲一口越来越流利的上海话,在与记者对话的...
2024-05-23 -
上海老人将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家属提出异议,法院二审宣判:维持原判
88岁的独居老人马某生前将300万房产等赠送给家附近的水果摊...
2024-05-23 -
老人意外摔倒,他们背起送回家
近日,在安亭镇沁乐社区,联勤队员马金亮和王兆福在执勤过程中,...
2024-05-23
相关推荐
-
五一“新玩法”
五一旅游
2024-05-07 -
美军仓皇出逃尼日尔,全球军事格局或将发生巨变?
最近有没有被一条大新闻刷屏啊?没错,就是美军要从尼日尔撤军的...
2024-05-23 -
传播积极老龄观,全国首个“年轻老人”健康生活秀活动大赛启动
人民网上海5月7日电 (记者龚莎)上海近日启动全国首个“年轻...
2024-05-23 -
霸权主义行不通了!印度和尼日尔相继出手,搞得美国十分狼狈
霸权主义行不通了!印度和尼日尔相继出手,搞得美国十分狼狈自从...
2024-05-23 -
习近平与欧尔班的友好交往
中匈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2024-05-09 -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热情欢迎习近平夫妇的到来
习近平访匈牙利
2024-05-09
热门推荐
-
整租近地铁~视野开拓~周边配套齐全~拎包入住~
合租单间(独立厨卫合租一室户):整租一房:整租两房:整租三房
2024-05-23 -
五一“新玩法”
五一旅游
2024-05-07 -
纪念全国助残日 上海滁州促进会赴滁州市全椒县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爱心捐赠活动
在我国第三十四个助残日到来之际,5月20日上午,我会赴全椒县
2024-05-24 -
跨越千里的爱!上海三所学校师生捐赠近万件衣物助泽普小学生温暖过冬
寒冬送温暖,关爱情意浓。这个冬天,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二小学、
2024-05-24 -
三家爱心企业捐赠28万元救助奉贤患病学生
3月20日下午,东方美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奉
2024-05-24 -
阿芳
• 爱情格言 爱情是两情相悦,是彼此欣赏尊重宽容理解和信任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