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张闻天

拜访人次:1510次

190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张家宅(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他目睹中国内忧外患的状况,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早年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受《新青年》影响倾向革命。 五四运动爆发后,投身于学生运动,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评介外国文学名著,后在南京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至1923年,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工作 。 1925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并任助教、翻译,同时兼任共产国际东方部报道员。 1931年初,张闻天同志从苏联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当年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他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并成为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常委 。 1933年初,由于形势变化,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2月,在中华苏维埃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张闻天跟随党中央、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 遵义会议前夕,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遵义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作了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贡献。 遵义会议后,1935年2月上旬,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决定,张闻天同志代替博古同志在党内负总责。从这时一直到1938年9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党中央日常工作由张闻天同志主持。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他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历任省委书记、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东北期间,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肃清土匪、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上均有突出建树。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5月,兼任延安马列学院院长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张闻天同志实际离开了党内“负总责”的岗位,主要负责宣传、干部教育和理论研究等工作。 1942年,到陕北和晋西北农村作了一年多的农村调查。曾长期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主要负责人、《共产党人》编辑,作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 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闻天赴东北。 1946年春,任合江省(今在黑龙江省内)省委书记。 1948年春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并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调任辽东省(今在辽宁省和吉林省内)省委书记,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同志转到外交部门工作 。 1951年4月,出任驻苏联大使。 1954年底,回国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 1959年庐山会议上,张闻天因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闻天坚持原则,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阴谋集团进行斗争,并遭到迫害。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在江苏无锡病逝 。 1978年12月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过去对张闻天等所作的错误结论。 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张闻天同志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他的老战友致悼词,赞颂张闻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198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胡耀邦发表讲话,张闻天的名字被列入同毛泽东一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党的杰出领导人的行列。

纪念相册1

更多+

音视频0

更多+

亲友团0

更多+

拜访留言0

更多+